朱载江看着跪在地上的百官,心中终于再次生出豪意。他深了一口气,高声喊道:“众卿家,平身!” “谢皇上。”百官谢过以后站起身来。 朱载江看向江夏,他知道江夏这次执意让他来参加早朝,是因为他有事要说。虽然朱载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事,但他知道,这一定是一件跟自己有关的大事。 果不其然,在御前近侍宣布:“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以后,江夏往前站了一步,高声道:“微臣江夏,有事启奏。” 朱载江毫不意外,立刻对江夏道:“太傅请讲。” 江夏对着朱载江抱拳鞠躬行了一礼,然后高声说道:“皇上今载,以至舞勺之年。虽未及弱冠,但却有沟壑,已显明君之相。如今大明国富民强,皆因皇上圣明,厚德民。如今大明百官团结,皆因皇上圣明,仁贤礼下。臣认为,皇上早已具备亲政之能,故今此提议,让皇上提前亲政。臣已经着钦天监查过子,七以后,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紫薇七星亮彩的子。臣建议,就在七以后举行祭天大典,皇上亲政!” “亲政?连子都已经定好了?” “这是干嘛?这也太突然了吧,三天前还举行百官议政,反对皇上褫夺自己的官职,今天突然就要请皇上提前亲政了,这唱的究竟是哪出啊?” 江夏突然来这么一手,百官都被搞糊涂了。一时间,整个大和殿议论纷纷。 江夏微微了口气,高声问道:“如何?各位大人有异议乎?” 江夏这一声高呼,内中连真气都用上了。听在百官耳中,震耳发聩。百官立刻安静下来,明白江夏这已经是做出了决定。 这追究底,皇上亲不亲政,何时亲政,都只是江夏一句话的事。江夏身为辅国都不介意皇上提前亲政,他们作为臣子的,又有何介意的立场呢。 于是百官齐声回答道:“臣等并无异议。” “好,既无异议,那就照此行事吧。”江夏淡淡地说道,亲政一事也就就此定下了。 第575章 请萧阀放心! 门阀,这个词汇对于读历史的人来说,并不陌生,甚至是常见。 而常见到何种程度?不夸张的说,最远可追溯到秦汉时期,乃至三分魏蜀吴,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一直到宋元明清,乃至到如今。门阀都若隐若现地存在着,隐藏在历史文献的字里行间,虽不显达到人人皆知,但却显赫到底蕴深沉。 门阀指的是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这在宋元以前,门阀势力大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就连历代皇上,也不得不倚重着门阀势力,以稳定天下。他们在宋元以前,垄断着朝廷最具有实权的重要官职,若是一个门阀集体事变,恐怕整个朝廷的政体都会受到莫大的影响。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宋元以前的事。宋元以后,国家取士多以科举恩科进取,出身背景早已不像隋唐时期那么被看重,所以门阀势力也早已没有隋唐之时那么鼎盛。 能说出此等见地之人,自然都是博闻强记之辈。但切莫忘记,烂船尚有三千钉。更何况是伴随着历史,一路走来的各个门阀。 真正的门阀,其内部结构之严谨,章法之细致,辐之广阔,其实是我等无法想象的。就拿兰陵萧氏来说。 他们身负“两朝天子,九朝宰相”的美誉,但却无人知道,此美誉只是说了萧家底蕴深厚的冰山一角。 萧家初次兴于西汉,于东晋末年成为天下门阀之一。南梁时期、南齐时期,萧家都是皇族。整个南朝时期,萧氏一门一共出了三十多为宰相,其门阀势力之庞大,实则令人难以想象。 皇族和门阀之间,一来相互忌惮。因为皇族害怕门阀势大,毁自己江山基业,事实也证明,门阀有这个实力。同时门阀又害怕皇族来对自己进行打击,毕竟皇族手掌天下。当今对自己动起手来,即便自己有把握保存核心实力,但所受之损失恐怕也是百年难以恢复元气。 二来两者之间却又相互依靠,门阀势力遍布天大。若江山政局不稳,对于门阀势力的打击来说,也是空前巨大的。故而门阀其实很多时候,也会帮助皇族稳定政局。而门阀的发展和兴旺,务必也需皇族的支持,否则门阀也将处处制肘,行事不便。 宋元明三大朝代以来,门阀的势力固然有所虚弱。但更多的其实是由明转暗,以往门阀势力,都是家族子弟进入仕途,垄断官职政权。 现在门阀势力,却是采取暗中培养进入合适的人才,送其进入朝堂,为他提供门阀势力的支持,让他官路亨通。同时这样的人多了,门阀就坐镇中间,将这些人编织成一个无形的大网,触角触及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同时门阀早已放下了自己的身份,士农工商四者。他们早已不在仅仅以“士”为主,同时农、工、商三者,他们也十分重视。 门阀手中所掌控的财富,暗中所控制的行业,自身所拥有的土地、家士究竟有多少。绝对是远超一般人所想象的。 正如现在的福布斯排行榜一样,谁会相信在排行榜上的人,就是真正的国之首富?其实真正富有之人,都秉承着“藏富”之念,是不会富与人的。 手中握着如此多的资源,多大的势力。若说皆没有等待时机,一举将自家门阀推至顶端的人,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与之恰恰相反。余幼时翻看三国演义,其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门阀之家,尤其秉承这样的理念。 盛世之时,他们只会“潜龙在渊”,细心打理着门阀事务,发展着门阀势力。而一旦时机到达,他们就会抓准时机,以图“飞龙在天”。此时,他们或倾尽门阀势力,支持一方霸主争霸天下。或自身亲自上阵,以自身门阀势力为依靠,与天下群雄逐鹿中原。 兰陵萧氏,自古以来一向自视甚高。他们这一门阀,曾经出过二十一位皇帝,三十多位宰相。这还只是他们嫡系子弟的功绩,若再论其旁支,或者是他们暗中支持培养的外族子弟,那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荣耀,所以萧阀历代掌权之人,从未忘记过带领整个萧家,重现当初兰陵萧氏之辉煌。 也许有人会说,如今大明国富民强,按照门阀的处事习惯,难道不应该是“潜龙在渊”细心打理门阀事务,不参与权斗朝争吗? 对,从大的方面看,大明的确是国富民强,国力蒸蒸上。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大明又恰好是风云暗涌,早已经呈现出山雨来之势。 大明强,强不在皇族,却强于一个臣子。 这绝对是不健康的一个政权体系,尤其是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皇族弱,而臣子强。那么皇族必然对那臣子心生不,意除之而后快。 同时大明强,强在百姓,却不在士族富商。 江夏执政以后,吏治清明,民生富强。这个评价无疑是好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此事,吏治清明,就代表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寒门士子得以登上高位。而那些士族门第出来的子弟,反倒是屡屡失势。 民生富强,这就代表百姓所得利益越来越高,最普通的商人崛起越来越快。以往抱成团的,所谓晋商、徽商、浙商这等大型的商人利益团体,反倒是没能参与到那些最赚钱的项目之中。 比如福建的海关贸易,江夏城的对外贸易市场,两浙的盐业等等……这些都是金山银山,但大型的商人利益团体,却没有任何人能够获得进山开采的资格。 江夏以一人之威,震慑天下,无人敢掠其锋芒。 但这并不代表矛盾会就此消失,反而是在积累当中,越演越烈。 这个时候,无论是皇族、士族门第,亦或者是商人利益团体。都急需一个人来领导他们和江夏做抗争,所以此刻兰陵萧氏出面,绝对算是应天下大势而为。 不过说实话,仅仅凭兰陵萧氏一家,倒也不能去招惹江夏,他们胆敢站出来,背后却又是另有倚仗。此事暂且不表,其后自有分说。 先说今早朝散去,江夏宣布七以后实行祭天大典,皇上亲政一事,此刻传进太圆,传进萧清耳中。 议事侧殿的十五个人,闻听此消息竟然全都面喜。 萧清更是踌躇志地用手指敲打着百年红木打造的桌面,抑着兴奋说道:“果不其然,果不其然啊。我等专研江夏行事作风如此之久,总算是算对了他此次应对之法。诸君,大事将起,就请各自行动吧。” 萧清说完,对着其余十四人抱拳行了一礼。 十四人齐齐起身,纷纷对萧清还礼道:“请萧阀放心!” 第576章 大变已经开始! 七天。所谓的紫薇七星亮彩,这完全就是骗人的鬼话。之所以会把朱载江的亲政期定在七以后,其本原因只是因为一点。那就是调大明散布在外的锦衣卫,以及千门散步在外的千门弟子回京,需要大约七天的时间,才能调集齐一大部分。 崔政义和苗仁虎,以及崔紫薇。他们三人或被严刑拷打,或被催眠问询。最终汇集到江夏那里的信息,只能确认数点。一、崔氏父女以及苗仁虎,实际知道的事情都很少,如今除了“无夏”这个组织名称以外,江夏对这个组织的确切消息,基本都不知道。 不知道的原因,不是千门打探消息的能力太弱,而是对方封锁消息的能力太厉害。以及对方的势力,太大。 江夏一开始,推断这个“无夏”组织是由“皇室宗亲,勋贵门庭”成员组成的。这个推断其实也得到了崔紫薇侧面的印证。 但众所皆知,大明成祖皇帝朱棣以藩王身份夺得皇位以后,就注定了大明的藩王,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气候。特别是在这大明已经历经数代皇帝之后,大明的藩王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有些像是被历代皇上豢养起来的猪一般。 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封地内活动,离开便会被视为图谋不轨。他们不能配太多的卫队,甚至有些藩王是不能配卫队。他们不能和当地官员从过密,不然一律会被视为图谋不轨。 所以藩王的权力,早已经被削弱的不成模样,要让这些藩王组成个什么“无夏”组织,暗中支持崔紫薇策划如此大型的一个谋,本就不太可能。 而勋贵门庭呢,这一势力自然也是不可小觑的。所谓的勋贵门庭,就是大明立国之初,或者成祖叛变之时,都有过开国之功,或者是从龙之功的人。 这些人要么起于军中,要么起于政界。下场无外乎三种,一是功高盖主被清洗,二是居功自傲被铲除,三则是低调的生存下来。 其第三种,便是现如今的勋贵门庭。他们固然低调,但实际上各个门庭之间相互都守望相助。同时他们在军政两界之中的关系,可谓是盘错节,错综复杂。若是单个儿拎出来,谁都不是个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但若联合在一起,那又会十分令人头疼。 不过单凭这些人,那还真没胆子把皇上迫害成如此模样。所以江夏推测,这次的谋,皇室宗亲,勋贵门庭可能都有参与其中。但恐怕他们只是这股势力的冰山一角,真正这股势力的中坚部分,自己恐怕还没接触到呢。 对于大明来说,江夏除了是个掌权者以外,更加是个改革者。历来革新之人,谁都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例如秦之商鞅,明之太岳。缘何如此?只因改革之人,每一项改革都会触碰一部分人的利益,而这部分人,恰恰好就是原本的既得利益团体。 一旦改革之人失势,这部分人必将对改革之人群起而攻之。所以江夏也无法推测出此次参与到迫害载江这个谋当中的势力,究竟有多大。若真要说,他只能猜一句:“无限大”。 所以为了保证朱载江能够顺利亲政,江夏不得不提前做一些防备。 大明锦衣卫,在这江夏执政的期间,算作是最为鼎盛的时期。正德尚在时,在编人数大约四万人。如今锦衣卫人数,足有八万。 千门自不必多说,负责打探消息之人,遍布天下,甚至覆盖海外。究竟有多少人,恐怕江夏自己也说不清楚。如今召唤回京的,只不过千门火将的门徒,专职负责暗杀和武力的人。 仅此人数,江夏询问耿中秋,七天能入京多少人。耿中秋十分肯定的回答是:“至少四万。” 锦衣卫七天内能保证回撤入京的,有六万人,加上千门这四万人。一共就是十万人。这十万人,完全属于江夏的嫡系人马,所以有他们在,江夏心中安定不少。 另外江夏已经传令给高甲、邱文石等讲武堂的人,让他们一旦遇到情形不对,立刻通知讲武堂的子弟,带兵尽量多的兵马,回京驰援。 京师。实际上是风平浪静,但江夏却有一种山雨来风楼的迫。他其实也在猜测,可能自己还是低估了那个“无夏”组织。不过他也没有办法,什么都没有发生之前,此刻所做的动作,已经算是大动作了。再若大动,恐怕会引起大明各地恐慌,同时也会引起其它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夜已深,江夏轻轻用手抚摸着怀中雪如沁的发丝,整个人仍旧无法入睡。一旁的雪意和杨菁菁倒是睡的安,尤其是杨菁菁,没事儿还会说两句梦话。大致是什么“相公,我这早已经比福楼的大包子大了,你喜不喜……”之类的话。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说起来似乎无限美好,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得到的越多,害怕失去的东西就会越多。 江夏已经记不起来,自己究竟跃过了多少个沟坎,经历了多少的谋。而每一次,能否趟过那个坎,江夏不知道。他唯一知道的是,自己在这大明,早已经有了太多割舍不了的东西,为了他们,自己只能赢,不能输。 次,风平浪静,什么都没有发生。江夏在皇里去陪了朱载江一整天,亲自和阎洛教他祭天、祭祖的各项礼仪。 至黄昏的时候,江夏这才归去,回到逍遥山庄。他心中想着,如果未来几天都是像现在这个模样,平平静静什么都不发生,那就皆大喜了。 可惜,怕什么就来什么。人世间的事,恰恰好就是那么的事与愿违。 已至深夜的时候,韩慕枫敲响江夏所睡的房门,告诉他耿中秋紧急求见。 这个时间段求见,江夏明白是出事了。他赶紧起,披了一件外套就出门去。 在书房,江夏见到了耿中秋。耿中秋把手中一份飞鸽传书的原件直接递给江夏道:“不好了掌门,鞑靼突然出兵犯关。大宁商品易市场,也就是江夏城,如今已经被鞑靼大军攻占。同时宣府、大同等地,也有鞑靼大军境。现在边关告急,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求援的书信送到京师来。” 第577章 纷四起(一) 自从朱载江登基以后,大明的朝政基本都是江夏在执掌。民生、吏治、财政、商业、军事,等等领域。全都有江夏的布局在里面,可以自傲地说一句,单纯玩儿谋诡计,江夏早已经不用惧怕大明国内的任何一支势力。 可是现如今,就在朱载江刚刚惨遭迫害之后,就在他即将亲政之际。鞑靼居然在此时对大明出兵了,突然发生这样的情况,倒是真的令江夏始料未及。 这么多年以后,大明和鞑靼的关系,基本算是处于前所未有的月期。双方在商业上有来有往,相互共荣。在军事上,这七年以来从未出现过一起鞑靼犯边的事。 可是现在,就在这最要命的时候,鞑靼竟然突然出兵犯边。这是巧合吗?不,江夏绝不相信这是巧合。 他抬头看向面前的耿中秋,问道:“鞑靼最近,有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特别是有关他们可汗阿尔苏博特的。” 耿中秋想了一想,摇头道:“没有接到鞑靼出什么事问题的消息,不过最近有快一年的时间,都没有接到过阿尔苏可汗的消息了。” “砰!”江夏一掌拍在桌面上,整个人倏然起身。他赶紧往自己所住的四季居走去,推开他那卧房的房门。又宽又大的铺上,乌图雅睡得正香。江夏赶紧轻轻地拍了拍乌图雅,柔声道:“夫人,快醒醒,快醒醒。” 和乌图雅挨着睡在一起的乌目珠占警惕比乌图雅高很多,她一听见江夏的声音就先醒了过来,然后帮着江夏轻轻摇晃着乌图雅的身体。soNgyUANr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