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看重,如今 朝都想要和钟太傅搭上关系,这可是简在帝心的人物。 “那这样一来斌哥儿的名声怎么办?”范氏神情焦急,“早知道就不该让阿微把文章写得那么好……” 一听范氏这么说,永城侯就不高兴了,这怎么能怪在阿微身上呢?最该怪的不应是儿子不求上进吗? 所以即便知道乔微心有算计,永城侯都没有罚乔微,因为他觉得这一切问题都出在齐斌自己身上,当然他也有错,乔微做得不过是顺手推舟罢了。 “文章上没署名字,斌哥儿的名声不会有任何影响。”永城侯看向范氏,“阿微很聪明,你不要小瞧她。” “她再聪明钟太傅还能收她为徒不成?”范氏不以为然。 “我不知道。”永城侯不想和范氏讨论这个问题,“你只要明天带着阿微拜访钟家,不在钟家失礼就好,其他的自有阿微自己去闯。” 永城侯不打算给女儿帮忙,因为他也不觉得钟太傅会收乔微为徒。他觉得女儿的 子太傲了,还是多受些挫折,以后才能乖乖呆在闺阁中,不然心太大对女子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见永城侯不想和自己讨论,范氏也不敢多问,她对这个武将丈夫总是有些惧怕的。 第二 ,因为齐斌之前被罚了蹲三个时辰的马步,半夜才回 休息,所以早上没爬起来,永城侯一早就去上朝了,永城侯的姬妾和庶子庶女范氏都不耐烦见,都是令这些人早饭后再来请安,所以只有乔微和范氏在一起用早膳。 “不是都告诉你要去钟家了吗?怎么穿得如此素净?”范氏看着乔微只梳了双丫髻,上面只戴了几朵小绢花,一身青 的衣衫,只在 间垂了一块青 玉珏,其他的首饰一个都没有,神 有些不 。 她之前告诉丫鬟让乔微穿那身红 百蝶穿花裙的,再配上一条五彩丝绸的发带,这样才有侯府贵女的气派。如果不是因为乔微年纪还小,很多首饰没法戴,她是会都给乔微拾到上的,因为她觉得只有这样才不会失礼。 在物质上,范氏从来没有亏待过乔微。 乔微泰然自若:“母亲,我是去拜会钟太傅的,听闻钟太傅喜好清雅。” 范氏听后一愣,也觉得乔微说得有道理,就没再强求。 “在钟太傅面前万万不可失礼,你出去后代表就是整个永城侯府的脸面……”范氏在乔微耳边不停地叨叨着。 乔微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时不时地应一声,她这些年都是这么应付范氏的。 见乔微应得认真,范氏有些微怔,她不由想起自己的亲生女儿,如果念安在这里,是不是也会像乔微一样听她教导?是不是也会长得如此乖巧漂亮? 见范氏怔愣的样子,乔微就知道这位又在想女主了,她也不去打扰,安心地用饭。 范氏也没有走神太久,用过饭后就带着乔微先去老太太章氏那里拜别,章氏自从老永城侯走后,就吃斋念佛,很少过问府中事情。 直到女主回府,靠着前世的记忆一步步成为章氏最喜 的孙女,章氏才开始离开佛堂过问府中之事。 “早去早归,莫要失礼。”章氏只嘱托了一句,就不再说话。 范氏和乔微齐齐应是,之后就离开了,等到永城侯派人通知他们已经下朝,范氏就带着乔微出发了。 其实以乔微的手段,她只要想笼络人,不管是范氏还是章氏,她都有法子哄得这两人只认她不认女主,可是她都没有。 对于乔微来说,她替女主挡了一灾,永城侯府养育她,他们互不相欠。至于再多的 情,那就要看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了,一切随缘就好。 等两人在钟府下车,就见到等在二门处的钟家大太太。 “夫人好,这就是贵府的姑娘了吧?可真是玉雪可 ,看着就让人喜 。”范氏是诰命夫人,有品阶在身,钟家大太太才如此称呼。 “哪里,你家 的那几个大姑娘可个个都是才女,哪里是我家这个能比的?”范氏赶紧客气道。 乔微笑着上前给钟家大太太行礼:“给您请安。” “快起来。”钟家大太太赶紧将乔微扶起来。 随后钟家大太太带着范氏和乔微去拜见钟太傅的 子钟老夫人。 一番拜见后,钟老夫人招招手叫乔微过来,夸赞道:“是个钟灵毓秀的孩子。”她也是懂文墨的人,昨 好奇向丈夫讨来了小姑娘的文章,一看之下就明白为何这文章会被丈夫选中了。 那篇文章的文笔不是最好的,甚至还有些稚 ,但内容却是正对了丈夫的心思,她知道丈夫这是起了惜才之心,即便知道是个小姑娘,但还是不死心地想要见见。 “您过奖了。”范氏赶紧谦虚道。 就在这个时候,前院来人说太傅想要见见永城侯府的姑娘。 “不要怕,他不吃人。”许是怕乔微紧张,钟老夫人开了句玩笑。 乔微笑着对钟老夫人行礼后,跟着人离开。 钟老夫人看着乔微离开的背影,突然笑了,她倒是希望丈夫能收下这个孩子。 等到了前院,就见到钟太傅在和永城侯说话,旁边还有几个中年男子相陪,个个都身穿朝服,和钟太傅有些相像,应该是钟太傅的几个儿子。 “齐微给钟太傅请安,给父亲请安,见过各位叔伯。”乔微没有丝毫害怕,脆生生的声音在厅堂中回响。 钟太傅看向下方的女童,点点头,这番行礼倒不像是女子拜见长辈,而是弟子拜见先生,他觉得面前这个女童很有意思。 “这篇文章是你所写?”钟太傅将乔微的那篇文章拿出来。 乔微答道:“是我所写。太傅只给了题目让人做文,并未说只准当时在场子弟作答,我虽不 ,但对太傅之题也有一二想法,特意拜托兄长替我呈上。” 旁边的永城侯听后松了口气,这般解释就是钟太傅也挑不出错。 “可为何不署名?”钟涵可没被乔微带偏,不写齐斌的名可是能署上她自己的名字。 “女子闺名不宜显于人前。”乔微说道:“我虽不介意,但礼教如此,总要为父母和家中姐妹名声考虑。” 她要是敢在上面写上齐微两个字,怕是永城侯就要被气死了。 “你倒是孝顺。”钟涵看了眼旁边的永城侯,他很明白乔微这话一半真一半假,闺阁名声固然是一部分,但是更多的是永城侯不愿意,若是真用了小姑娘的名字,他怕是见不到那篇文章。 小姑娘不愿意揭自己父亲的短,他也不能不体谅。 永城侯在旁边听得也有些脸红。 “孝顺父母,为人子女的本分。”乔微恭声道。 钟涵也没有追究乔微的意思,只是道:“我们现在来说说你这篇乐论吧。” “古之《乐论》中有载:致以治心。何解?”钟涵问道。 “乐,心之本体也。以仁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之为一体,欣合合唱,原无间隔。”乔微答道。 钟涵又问道:“何以作乐?” “制作礼乐,必具中和之德,声为律而身为度者,然后可以语此。”乔微又道。 听到乔微的回答,钟涵可以确定这篇乐论确实是乔微所写。 “你读过哪些书?”钟涵对着乔微问道。 乔微明白之前是确认,现在是考教了。 “已读四书。”乔微答道。 听到乔微的话,永城侯赶紧上前道:“都是她自己看书的,我还没给她请过夫子,让您见笑了。”主要是乔微太小了,居然叫嚣着已经读过四书,他真是怕钟太傅觉得女儿大言不惭。 钟涵摆摆手,示意永城侯坐下。 “何为四端?”钟涵问道。 “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 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 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乔微答道。 “何解?”钟涵又问道。 “仁,人之心也。天地以生物为心,人以恻隐为本。此四端,首为恻隐之心,若无恻隐之心,便是漫无 觉,麻木不仁,以下羞 、辞让、实非,俱无从发而来。”乔微拱手道:“恻隐之心,即为不忍之心,此所谓:己所不 勿施于人。” “微以为身为学者,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耳。”乔微答道。 钟涵听到这话笑了。 立心立命,继往圣绝学,开万世太平。 这是他年轻时的豪言壮语,曾将此语挂在书房之中,时至今 ,仍不改前志。 第83章 著书传道,百家之师 乔微的话落后,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 钟涵目光微沉,审势的目光凝聚在乔微身上,别说是乔微一个女童, 就是很多朝堂官员也受不住钟太傅这种眼神,觉得如芒刺背。 可是乔微恍若未查, 背依旧如青松一般 直,萧萧肃肃, 清雅又坚韧。 这番回答, 如果说没有提前做过功课,在场没有人会相信。 可那些想要拜钟涵为师的子弟, 哪家没给子弟讲过钟涵的脾气秉 ,没让弟子读过钟涵所著之书? 老师选弟子, 弟子也要择师, 双方都需要互相了解,不然又怎么知道适合还是不适合呢? 一样是做足了功课, 却只有乔微将功课做得最好,能说中钟涵的心思, 就足以证明她的功课比任何人都优秀。 旁边的永城侯见钟涵不说话, 有些忐忑, 对是否要上前解救女儿犹犹豫豫, 就当他咬了咬牙决定开口打破这种沉寂的时候,钟涵出声了。 “你读过我的书?”钟涵端起茶杯, 神 不明。 乔微答道:“太傅曾作《正蒙》、《四书集注》等书,我拜读读过几本。” “说说你的想法。”钟涵又道。 乔微沉思了一下,才答道:“太傅以易为宗, 以中庸为体, 以孔孟为法, 主张笃实尚行,经世致用。” 只从钟涵志向就能看出他不是一个崇尚清谈的人,他主张学贵有用,反对空知不行,是少见的实学派,并且钟涵以天下为己任,忧患民命民生,将为民立命这一点贯彻始终。 如果说之前乔微的表现只能说是聪慧的话,那么现在的回答就让钟涵惊讶了。 他写在书房中的志向很多人都知道,在他位居高位后,经常用人从这方面下手讨好他,可是能将他的思想把握地如此 准的,乔微确实是第一个。 几百年来,儒家学者一直专注于典籍章句训释和玄空清谈之风,就连他之前也为四书做过集注,也让很多人以为他也喜 清谈经义。事实上他主张经世致用,笃行践履,反对学而不用,可是这点却很少有人注意到。 不是那些人不注意,而是现在大周依旧尚行玄空清谈,甚至人人以清谈为傲,他发声再多也依旧阻挡不了这些人尚清谈的 病。 “微记得您在《易说》中曾言:圣人苟不用思虑忧患以经世,则何用圣人?”乔微又道。 圣人之学就是为排除民族国家忧患而立,如果圣人都不以民生为忧患,经世以除患,那么这种圣人也是没用的。 这种言论深得乔微之心,在大周一众学问大家中也是独树一帜,所以她对此话记忆深刻。 并且这话也就是钟涵成名之后说出才没人敢骂他,换成其他人说估计是会被骂死,也正是这种理念和处世态度,才让乔微心生敬仰。 这也是她在一众大儒中,独独选中钟涵为师的原因。 听到这话,钟涵不再板着一张脸,大笑出声,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开心了,就连旁边钟涵的几个儿子都有些惊讶钟涵的反应,他们更加肯定自己父亲是真的看中了面前这个女童做弟子。 这个弟子十有八九是收定了。 果不其然,钟涵大笑过后就说起了这事。SOnGYUaNr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