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嘉谷这条过江的蛟龙,并不是吃素的。开启国际化步伐多年的嘉谷,已经练就了一身练的“象技巧”——打铁还靠自身硬。 于是,在亲眼目睹了中国人学习的拼命程度,还有那眼可见的进步程度,无不让他们绷紧了神经——他们并不是无可替代的。 可能短时间内,嘉谷国际化团队还很稚;但是,只要经过一两年的锤炼,中国人甚至可以将高鸿原有团队全部更换。 当然,这种企业大变脸是跨国并购的大忌,嘉谷如此作的几率不大,但所有的原有管理层,都觉得自己头上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齐政对这种变化极其意。 自古以来,不是东风倒西风,就是西风倒东风。他可以将高鸿原有管理层的待遇提高15%,以保障他们换了上司之后的利益;但决不允许他们凌驾在嘉谷管理体系之上。 何况,“蛇象”如果消化不良还可以原谅,“蛟龙象”消化不良的话……他齐某人还要不要面子啦! …… 第587章 从农家子到跨国经营新星 “纳斯,从今天起,就由你带一个团队吧。”美国高鸿的大豆贸易部经理尔西,对王航宣布了这项任命。 “没问题。”具备了职场应反应的王航迅速做出了标准回答,在他意识到这是来自美国人的认可之前。 28岁的王航,是嘉谷国际化团队成员中最年轻的一位。“纳斯”,是他的英文名。 王航出生于东北一个农民家庭,五年前毕业于了一家中专,说起来,他的学历在嘉谷中没有任何突出之处。 但是,加入嘉谷并从基层干起的王航,第一年就展现了非凡的外语天赋以及管理能力,自此得到了嘉谷的重点培养。 他在嘉谷开拓俄远东大豆生产基地时期的大招聘中投奔嘉谷的,在俄远东做了一年多的基层干部之后,被调到总部进行培训进修,此后先后经历了对澳洲糖企的并购、对巴西糖厂的整合,差不多轮了一圈以后,再次进修,被挑选来到美国辅助整合高鸿公司。 在嘉谷集团,基层干部的水平都是远高于一般农企的,甚至能达到其他农企中层干部的水平。 这一方面是因为嘉谷基层工作的经验强,有利于基层人员的积累和进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嘉谷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它极少桎梏,更不存在玻璃天花板,在晋升机制畅通的情况下,这些优秀的基层干部会以很快的速度晋升,并拿到与才华和努力相适应的薪酬待遇。 特别是拿到股权励的优秀员工,即使依然留在基层位置,每年拿到的红利也比普通的管理层还要多。如此一来,基层的完整也能够得到保证,基层干部也不会盲目追求晋升管理层。 毕竟,后者的上升空间虽然更大,但工作要求却是不同的,若是不能适应,不仅难以晋升,反而有可能从“股权励清单”上落下来,对嘉谷员工而言,能不能上清单,至少是三倍以上的收入差距,这对于大多数工作只是为了赚钱的人来说,再重要不过了。 就履历和贡献而言,28岁的王航无可挑剔。他既获得了集团的股权励,又充了进取心。也是依靠着履历和进取心,他才能得到整个嘉谷体系最重要的培训机会,若无意外,以后嘉谷的跨国经营团队,都会有他的身影。 千载难逢的机会,王航又哪里会在乎辛苦不辛苦? 嘉谷很多干部都是农家子弟,但能通过基层锻炼、内部双选会被特意挑选出来,获得名牌大学出身的学生都无法拥有的晋升与进修机会,绝对不多。 这让王航充了干劲。到达美国后,他就成为了嘉谷国际化团队有名的“拼命三郎”。 他起早摸黑,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摸透了从谷仓地带到港口的通机制和从业者的经营情况,以及美国粮食通的机制。 从到达内布拉斯加州的第二天开始,王航就开始游走在中西部各州了解情况,一方面不断与有名的经纪人接触,逐渐成为朋友的同时也逐渐掌握美国粮食市场的竞争体系;另一方面,他驱车到各州广阔的田地间,直接听取农民的意见。甚至有时一直跟在载粮食的大卡车后面,认识了所有隶属与高鸿的系列粮仓。 即使是在努力得过分的嘉谷国际化团队中,王航此举也堪称疯狂。 要知道,在遭遇超级干旱的美国中西部,室外温度有时能上升到40c,一周下来,人都能被晒掉了一层皮。当一个月后,王航到高鸿大豆贸易部经理尔西的办公室来汇报工作时,尔西差点就被他黝黑的皮肤亮瞎了眼。 等了解到王航的工作强度后,尔西一个劲地庆幸:“上帝保佑,幸好纳斯你没有猝死……”然后强烈要求王航缩工作时间。 这时候,就体现出中美文化的差异了,或者说,对于劳动权益的高度关注,才是中美员工之间真正的差异。 在美国,打点上下班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粮食贸易这一行又不太一样,譬如在粮食丰收的季节,所有人员都会陷入一片忙碌,自然也无法做到准点上下班了。不过这是行业特,倒也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而且工作的时间长,忙碌过后休息的时间也长。 但如果不是在忙碌的季节,特别是在天气如此难熬的情况下,哪怕保持王航一半的强度工作…… 尔西扪心自问,年轻时期的自己,能做得到吗? 答案:我做不到! 这种天气下,不要求延长休息时间都算敬业了,还自动加班加点?真当自己是牲口吗? 再看看嘉谷国际化团队中,其他人虽然没有王航这般疯狂,但同样是沉工作无法自拔,尔西就用极为复杂的语气问王航:“中国人,都是这么工作的吗?” 虽然这符合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一个印象——天勤劳。 中国“世界制造工厂”的名号不是白来的。制造业是最能体现工人“勤奋与否”的产业,追求更高效率、更统一质量、更低成本的制造业,最适合的管理方式就是军事化,把人异化成工业水线上的机器,像一个月休息两次、几年回家一次、强迫加班、集体化生活……简直是信手拈来。 但嘉谷这帮“牲口”的勤奋程度,未免太吓人了。尔西其实更想问的,就是嘉谷的员工,都是这么工作的吗? 如果是的话,尔西都考虑要不要辞职了。给再多的钱,他也受不了这种工作强度啊。 王航倒是笑了。 哪有这么可怕? 首先,中国人也并非天勤劳的。 刚刚改革开放时,一些应邀来华的国外专家对中国国营企业工人的最大印象,就是懒惰,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要三个人干;不管任务有多急,午睡时间雷打不动…… 只不过,经过三十多年来的改造,中国的所有产业都几乎是被制造业“改造”了——饭店的服务员要做广播,白领要参加拓展洗脑,互联网公司还有首席价值官……无论是华为比亚迪,还是bat,所有企业都是按制造业进行管理,核心都是“更高的效率、更统一的质量、更低的成本”。 另一方面,现在的中国年轻人,特别是从90后进入职场开始,也跟美国年轻人一样,对这套管理模式嗤之以鼻了。他们简单地追求“996”,做不到的企业就是资本家的剥削…… “嘉谷尊重员工的个,也从不强求员工加班加点。但是,嘉谷的制度是公平的,愿意付出更多的员工,自然也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机会。”王航解释道。 在嘉谷中,他从来就不是天分最好的员工;而他能爬到今天这一步,靠的就是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跟他一样的还有驻扎在沙漠开荒的魏明,几乎是以火箭般的速度在嘉谷体系内晋升。可以说,嘉谷的制度也正是为这些人所准备的。 尔西还是不能理解这些仿佛浑身上下都充盈着无穷能量的中国人,但是,正如所以的老板都喜积极的员工一样,他还是被王航的工作态度折服了。 很自然的,王航成为了第一个在高鸿被授予重任的嘉谷人。 他将带领一个小组,到伊利诺伊州与大豆农场主确定新的订单并建立新的业务联系——今年美国大旱,粮食产量大跌,各大粮商对于粮源的竞争加剧。 这又何尝不是一个融合的标志呢? 并不是两家公司的制度完全趋同才叫融合,只要双方能在理念上达成共识,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融合了。 “公平”显然是一个很好的点。起码,美国并非是欧洲那些养懒汉的福利国家不是?美国梦的核心,不就是“只要有平等的机会,努力就能过上好生活”吗? 自然而然的,王航的表现,也进入了齐政的眼帘。 按照他的进步幅度以及进取心,齐政看好他能成为嘉谷国际化团队的核心人物,以嘉谷的海外战略来看,他无疑是未来嘉谷巨头的重要候选人。 因此,齐政也亲自加入了王航的团队,以近距离观察他的表现。 在广告宣传中出现的美国农民,带着牛仔帽,硕大的个头,坐在更硕大的拖拉机里,单手扶着方向盘,对着镜头出朗的笑容。 但今年的美国农民笑不出来了。 一路上,他们能看到因过分干热而无法进行收获的枯萎的大豆田;能看到长得又矮又小,既长不出玉米穗,叶子也枯黄的玉米地;能看到一块块褐的几十英亩的草场甚至都养不活一头牛的牧场…… “超级干旱”的威力暴无遗。 王航不知道其中也有身边老板的功劳,他只是冷静地分析道:“对于美国豆农来说,一年的干旱还不可怕,因为有保险赔付,能最大程度上降低损失。他们最怕的,是连年的干旱,或者连年的大丰收。” “前者我可以理解,但后者是为什么?” “哦,我说的大丰收,是全球大豆的连年大丰收。因为这样一来,大豆价格可能会跌破豆农种植成本线。对于豆农而言,跌破种植成本线就意味着破产。毕竟,按照美国大豆种植环节,大部分农民会先通过贷款购买种子、肥料,再通过收成出售获得收入来偿还贷款……”王航顿了顿,微微一笑:“我觉得这是个机会。” 王航很快就让齐政见识到了他全面的能力。 首先,他是据高鸿在伊利诺伊州的运输线路以及运力最高效的安排,来选定合作的农场范围。 内陆运输和海洋运输是大豆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这两个环节,绝大部分都是由国际大粮商控制,当事实上的“垄断”形成后,顺者昌逆者亡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大豆收购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大粮商们不约而同地缩小型粮商们的生存空间。高鸿也是其中的一员。 对于不在四大粮商合作体系内的农场主,王航开出了可以长期为他们提供仓储服务的条件——今年这样的减收情况,自然不会有仓储的力。但是如果是连年丰收季,这些农场主最容易面临销路不畅、大豆又无仓可储的窘境。 大豆不同于玉米,极易受,不易保存。如保存不当,便会很快腐烂。而一般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不在四大粮商合作体系内的农场主,最容易成为“炮灰”。“人无近忧必有远虑”的道理,美国人其实也能懂。 王航敢开出这样的条件,自然也是因为高鸿被嘉谷收购后,大豆的销售渠道变广了,能“空出”部分仓储对外服务。但这种条件,是自己没有粮仓的小粮商们难以承受的。 最后,齐政还发现,王航寻求合作的农场主,多是年轻的农场主。 “我毕竟是外国人面孔,而且年纪也不大,与更能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更有话题。”对此,王航轻描淡写道。 但齐政知道,这是建立在他此前一个月与经纪人的接触,与农场主的接触,从而掌握了美国粮食市场竞争体系的基础上的。 还是那句话,你所看到的成功背后,不知道是人家付出了多少汗水。 等到王航以一己之力为高鸿新增了400万吨的大豆收购订单,让高鸿大豆贸易部经理尔西都忍不住向高鸿ceo举荐的时候,齐政也已经将王航这个人记住了。 现如今,大学生加入嘉谷当农民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情况了。嘉谷在行业的地位,不会让大学生有任何从“殿堂”坠入“泥泞”的觉;嘉谷给出的丰厚待遇,也最多让人们对大学生当农民,只有一句“年轻人居然不向往繁华热闹”的慨,而产生不了“脚踏泥泞,仰望星空”的赞赏。 不过,当“农民”能当到王航这种程度,即使是齐政,也是要稀罕的。如果再考虑到他平凡无奇的出身,平凡无奇的教育背景,就更觉难得! 嘉谷创立的第二个十年即将开启,在这个时间节点,嘉谷体系内的一些老管理层,即将退位;而以王航、魏明为首的“新星们”,正在冉冉升起,为嘉谷这艘巨舰的乘风破浪提供新的动力! …… 第588章 薪火相传,与国同休 嘉谷总部,白发苍苍的“驯鹿老人”王敬明坐在自己不常来的办公室内,无意识地摆着手中的茶杯盖儿。 窗外,经岁月沧桑的百年银杏依旧美丽;但更多几十岁的银杏树,身姿拔,在朝晖中展示着“年轻树”的蓬气息。 “……我们在东北双县的梅花鹿场已经投产,至此,我们在全国三大梅花鹿主产区,都完成了养殖基地布局。今年我们公司的梅花鹿存栏量达到42万头,鹿茸及加工品总产量预计能达250万吨,年销售收入预计可突破120亿元……”在王敬明面前,33岁的杨策像个小学生一样,一板一眼地跟他汇报工作。 王敬明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来,落在自己的副手身上。 我国人工养鹿有近4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亚洲国家食用鹿茸及鹿的副产品都是起源于中国。 近年来,随着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岛国等国的养鹿业逐步成,他们由原来的跟在我国后面学步,到目前已逐渐成为不容小觑的竞争对手。 但是,他们的出现,不仅没有削弱我国鹿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挤占了我国鹿茸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市场的占有量,反而被我国的鹿茸及加工品出口打得溃不成军。 出现变故的原因,在于嘉谷介入了梅花鹿养殖业。 原本,中国在鹿的养殖方面,起步虽早,但与猪、牛等动物的饲养规模、技术力量、人才队伍、标准化程度等相比,还相当的落后,仍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毕竟,这是一个极为小众的产业。 但谁让嘉谷的起家之地有养殖梅花鹿的传统呢?而梅花鹿养殖事业也成为了嘉谷体系的一部分呢? 伴随着嘉谷的壮大,嘉谷梅花鹿养殖事业对全国梅花鹿养殖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依靠着嘉谷雄厚的资金和研究实力,嘉谷农牧开展了梅花鹿胚胎移植技术、梅花鹿品种选育技术的研究,得到一种鹿茸产量和出率都很高的兼用鹿种;同时加快研制开发鹿产品的保健品、保健食品和深加工系列产品,提高了鹿茸以及副产品的附加值…… 虽然梅花鹿养殖产业在嘉谷事业群中只能算是小弟的小弟,但在全国鹿养殖产业界,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大佬了,尤其是梅花鹿养殖事业部开启了全国鹿养殖产业整合之后。 在全国三大梅花鹿主产区建设养殖基地,推广嘉谷培育的优良梅花鹿品种,就是其中的一环,主导这一整合工作的,就是王敬明的副手,杨策。 杨策的工作完成得很出,所以他静静地听完后,没有对他的工作做什么代,而是突然道:“小杨,我要退休了,这副担子,接下来就要给你了。” 突如其来的班宣言,让杨策惊愕得头脑都有些轰鸣了。SOngyuANR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