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徽州,令梁心铭不必急于进京,先协助王安泰破了此案,将江南反贼肃清后,起出藏宝,将工程等事 付清楚,再和王安泰一起回京。 “至于皇上的赏赐就不必带去了,等他进京后再赏给他,也省得搬来搬去的。” 靖康帝点头道:“这主意稳妥。” 王谏又道:“梁心铭既擢升,潜县县令的职缺出来,皇上还要令吏部选拔合适人选替补。” 靖康帝见他特意提起这事,想是有了人选,看在王亨的面子上,主动问他可有好的建议,不妨说来。 王谏道:“梁心铭知人善用,不仅将工程分段分派给当地官员,自己也只身在外修路、寻宝藏、抓反贼,却将潜县县衙公务丢给主簿管理。这人必得他信任,才敢放手。 “依微臣之见,那人既能独当一面,何不就提拔他为县令?如此一来, 接时岂不省却了好些麻烦,也免得 个生手过去,要从头 悉公务。岂不两全? “修路工程也是如此,就让梁心铭来选择接手的人。若他说那几个人都不足以担此重任,再另派人去。” 他这样长篇大论地揽事上身,自有一番苦心: 一是帮梁心铭免除后顾之忧。 梁心铭将潜县治理得有声有 ,万一吏部派个不晓事的下去,不能尽快接上手是小事,再胡 改动,将她之前做出的政绩全毁了,岂不痛心?那主簿是她用顺手的人,提拔上来,还照以前一样经营,将来潜县发达,功劳还是她的。 二是不想梁心铭的修路功劳被别人分去。 有水泥在,这工程已经完成一大半了,谁去接手都是现成的功劳。倘若接手的人是梁心铭自己选的,那这条路最终修成后,大功劳还在梁心铭身上。 靖康帝听得连连点头,觉得他考虑周全,并没有趁机往里安 人,建议都用 手,很务实的观点。 王谏又道:“微臣还有个建议。” 方无适听了不由瞅他,怎么今 这样肯出头? 靖康帝倒没异样,觉得他之前建议很好,对这建议也期待起来,催道:“ 卿请讲。” 王谏道:“微臣的建议是关于李京的。” 靖康帝怒道:“这该死的东西欺君,朕绝不能饶了他!” 王谏道:“李京不能饶。皇上便以蔡永和那姨娘的供词定他的罪,却要隐去水泥的问题,暂不揭发。” 第574章 王 卿太 险了! 靖康帝奇道:“为何不说?安泰特别提醒朕,说李京烧制的水泥不合格,不能用来修路筑城,要及早阻止他,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刚才他看了信吓一跳,正要派人去抓李京,并阻止俞希文用李京烧出来的水泥修路呢。 李京带着人在京郊折腾了近两个月,还真烧出水泥来了。正和俞希文摩拳擦掌,要大干一场,修一条由京城通往西北边疆的通衢大道。到时候,从内地运输军需物资往凌云关、飞虎关和玄武关等地,就轻松多了。 王谏没有解释,却微笑问:“李京是被蔡永拿住把柄,胁迫他偷盗水泥技术的。蔡永能不把这技术献给他主子吗?反贼会不会也在烧水泥呢?” 靖康帝瞪大了眼睛。 王谏正容道:“微臣以为,反贼肯定不会放过这样好的东西,没准已经在烧水泥修路了。” 靖康帝问:“所以呢?” 王谏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 。拼着咱们损失些,让反贼继续烧这水泥,并用这水泥修路、筑城,建的工程越多越好。皇上若舍不得损失,也可以先封了水泥厂,勒令俞希文暂停工程,借口要等梁心铭进京结案后再开工。但是,不要说水泥有问题,一个字都不要透 。” 靖康帝转向忠义侯,两人对视。 靖康帝道:“反贼肯定烧了!” 忠义侯道:“反贼一定烧了!” 说罢,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王谏见他们领会了,也微笑。 不过,这微笑落在靖康帝和方无适的眼里,有些 笑的味道,和王尚书一贯儒雅正气的形象有些不协调。 靖康帝指着王谏乐道:“王 卿太 险了!” 方无适也觉得这一刻的王谏很 险。 王谏一脸正气凛然道:“不是微臣 险,是他们心术不正所致。” 李京和白英是他派给梁心铭的,结果不但没帮上忙,还与反贼勾结,偷窃梁心铭的水泥烧制技术,更反咬一口,诬陷梁心铭杀人抢功,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王谏是好惹的吗? 这就让他们加倍偿还。 经过这一阵说笑,御书房的气氛轻松多了,靖康帝脸上气 也好了,心情也好了。 王谏又想起孟清泉,忙提醒道:“皇上,孟清泉勾结反贼,但其人已死,该如何处置?” 靖康帝立刻变脸,狠狠道:“死了就完了?挖坟鞭尸!再令孟家将她驱逐出族,否则九族同罪!” 王谏点头道:“吾皇圣明。” 于是传旨给刑部左侍郎石万 旨,按王谏提议处置李京。这旨意就由王谏去宣。王谏是工部尚书,李京是工部的人,又是他委派给梁心铭的,他去正合适。 接下来,便要商议调兵遣将了。 王谏立即告辞,不参与军政。 靖康帝也没挽留他,任他走了。 方无适看着王谏出去, 言又止,然皇帝留下他商议军情,他又不好追出去说话,只低头沉 。 靖康帝往下方一扫,只忠义侯一人,想着再叫几个臣子来商议军情,然在心里把要找的人挨个地掂量了一番,发现竟再也找不出一个来,不由怔住。 大靖文武并重,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往若有此类重大军情要商讨,白虎、朱雀和玄武三王肯定要进 的。 然眼下情形特殊。 四灵一个靠不上。 从永平末年开始,大靖便设四灵护国,如今,青龙王自立门户了,安国和大靖并立;白虎王疑似谋反,自然不能叫林世子来;未查明真相前,朱雀和玄武也不敢全心信任,所以也不能叫赵世子和张世子来。在这紧要关头,皇帝身边除了忠义侯,竟多一个都寻不出来。 左右相、王谏他们? 他们治理经济民政能力都强,但文臣 手军政终究不妥,也不能听书生纸上谈兵。 兵部尚书马亮? 谁知有没有被收买? …… 靖康帝不 黯然。 他意识到自己跟皇家太庙里供奉的历代先帝相比,能力不足,魄力也不够,想想若是英武帝遇见今 情形,必定能从容应对,而不似他这般抓不着头绪。 他被 臣贼子 迫到如此境地,怎不 怒?一冲动就想传旨,将林子程打入天牢。仔细一想,又冷静下来。证据不足,万一 错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那后果不是他能承受的。这跟之前对赵寅的处置是一个道理。 方无适半天没听见动静,抬头一看,皇帝脸 又不好了,忙叫道:“皇上,该将三王召回京了。” 靖康帝道:“召三王回京?” 方无适重重点头道:“是!” 靖康帝蹙眉道:“这……” 三王中,只有一个人谋反,到底是不是白虎王,还需要进一步追查和搜集证据,才能一举歼灭。现在将人都召进京,打草惊蛇不说,万一敌国趁机发兵怎么办? 方无适道:“皇上,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月,王侍郎那里肯定有消息来,定能确定背后主谋。” 靖康帝道:“十天能有消息吗?” 方无适道:“应该不会太久的。” 跟着又道:“但兵贵神速,我们要提前布置。京城距离边疆遥远,皇上不妨先下密旨,分别召三王进京护驾。恐怕圣旨还未到边疆,王侍郎的消息就来了。到时,皇上再下第二道圣旨,让其中两王带兵擒拿反贼。那时候,三王都在进京途中,若反贼提前有了布置,咱们也能及时应对,不至于耽搁了时机。——微臣猜那人定早有布置。” 靖康帝眼睛一亮。 现在无法调兵遣将,是因为还不能确定谋反者就是白虎王;一旦确认,朱雀和玄武就活了。 不过,玄武王派侄儿挥军关内、 近京城,靖康帝想起来还是不舒服,总觉得玄武王也蠢蠢 动。 方无适又道:“皇上也不必担忧北疆。西北玄武关,微臣有两个属下去年才调过去,任职副将军,可通消息;北疆朱雀王那里,严大人不是才来了奏折吗。” 严大人,即严暮 。 靖康帝已不是刚登基那会儿了,已明白当年左端 举荐严暮 去北疆,有私心在里面,然严暮 不负所托,到北疆后,尽心尽力,不仅将当地经济治理得有声有 ,与安国的外 商贸也大有改观。 第575章 最年轻的正三品官 半月前,严暮 差遣属官和孙子严楚瑜进京面圣。 他在给靖康帝的奏折中称:安国将在八月中旬派遣以青龙王为首的使团出使大靖,一为去太庙祭祖,二为商议两国和平共处,缔结兄弟。 这次安皇封二皇子为青龙王来大靖祭祖,也是想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能齐聚太庙,告 太祖皇帝和英武帝在天之灵。他安国的国主原来就是青龙王,在大靖的国主面前是臣子,虽然现在不承认了,但此番青龙王前来大靖皇家太庙祭祖,却只能执臣子礼,这是说好的。 能让安国退一步,严暮 功不可没。 北疆有朱雀王和严暮 在,当无大碍。 当然,也不排除严暮 记恨被排挤,和朱雀王勾结谋反这个可能。若真是这样,那也是命中的劫数。眼下却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身为帝王,若没一点识人的眼光,只管多疑猜忌,优柔寡断,绝难当大事。 靖康帝又想到更深一层:玄武王和朱雀王的家眷子孙都在京城王府,等于人质,而白虎王的家眷却在荆州大巴山内,只有林子程一人在京,其中利害,一目了然。 靖康帝把身形一正,目中 出坚定之 ,沉声做出决断:“就按方 卿说的,传旨密令三王进京。 “再暗中解除赵世子幽 令,命他随时候旨待命。 “再命龙影卫将林世子暗中控制,严防他离京。 “持朕虎符,传令西大营姜伟福,调五万兵马,护送传旨钦差去徽州,归世子方磐统领……” 方无适连声答应“是”。又道:“皇上此举甚妥,派姜伟福去徽州,谨防反贼夺取江南。京城内有微臣守着,城外西大营还剩五万兵马,足以应对反贼突袭。” 这是假设白虎王谋反是真,做出的最佳应对。 白虎王在西疆,刚才密令三王进京,就是让玄武王和朱雀王节制他的。除此外,白虎王的老巢在荆州,也不知他在大巴山中畜养了多少兵马,首先要防止他们出兵攻占江南,第二要防止他出兵攻打京城。 方无适奉召进京后,便料到会有这一天。 他从不打无准备的仗,早和兵部尚书马亮筹划安排军需粮草等物资,做好了各项准备,并令西大营随时待命。一旦战事需要,军令一下,西大营的兵马随时可以开拔。SoNGYuAnR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