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人参联盟开始算起,这样的宣传持续了三年;如果从嘉谷体系成立人参事业群算起,对消费者的教育已经持续了近十年。 开始规模还不大,多集中在东南一些主要消费市场。但吉省政府加进来后,品牌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在飞机头枕、公车内牌、高速公路路牌、地铁车厢和高铁车内,均能看到“长白山人参”的身影。 密集接触到类似宣传的消费者,无论从经济收入上,还是从知识面上来看,都是人参的潜在消费者。所以在齐政的特意叮嘱下,并没有将野山参吹成“神药”,把医学搞成玄学什么的;而是踏踏实实地把具体功效说清楚,把种类分好,把价格合理定好。 这样形成的消费认知,才是正面的。 抛去这些场外因素,长白山野山参本身的水平也是超过市场同类产品的。 同样是一株人参,采用严格标准生产的长白山人参产品,无论是效果还是安全,都超过了国内同类产品一大截。 工商、药监的监督,人参联盟拨专款的“打假”,让市场本无法在“长白山人参”品牌上造假。 药效的区别就更大了。 如果换成是一般人参加工产品,是否发挥了作用,哪种成分发挥了作用,是消费者无法通过主观判断,正确下结论的。 然而,新鲜人参却是很容易下结论的产品。 切几小片用来泡水,比咖啡都好使,与吃了整人参却只当吃了一萝卜的区别,那是显而易见的。 这样的情况出的多了,医生也都会建议食用长白山品牌的人参。 毕竟,就算价格稍高,节省下来的时间和药量,也足以弥补了。 就这样,在人参的医疗保健价值渐被国内外社会认同,平民化的野山参,如一阵风,飘了半个中国,并且坚定不移的继续扩展。 唯一制约它的,只是产量而已。 …… 但对于参农来说,他们没有想那么多。 突如其来的市场爆发,已经为他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幸福。 在人参种植领域,有句话——人参是参农“跪”出来的。 薅草跪之,松土跪之,除蕾跪之,采果跪之,扶苗跪之,起参跪之……不管多大的人参,小到三花,大到十几年的人参,都离不开跪,生长一年就得跪一年,非跪不可。 如此“卑躬屈膝”,难道参农是为了让人参显得更高贵、更有灵吗? 别扯淡了。 参农年复一年将人参“跪”出来,渴望的,不过是让包鼓起来。 在农村,所有问题都是缺钱的问题。人参,更是每一个须上都依附着利益之争。 人参供不应求,参价自然上涨,广大参农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譬如在世界人参“心脏之地”的万亮镇,最早一批加入人参种植联盟的赵老爷子,最近是走路都带着风。 他今年收获了几亩十年参龄的野山参,亩产值在30万元以上,除去所有成本,老爷子净赚了八十多万。 30万元的亩产值看似惊人,但如果折算到十年,也不用大惊小怪了。当然,这得人参长得好,价格上得去,才有这样的产值。 赵老爷子美滋滋地品咂着小酒,摇头晃脑地叹:“人参总算卖上了好价钱,现在是离我实现人参梦最近的时候。” 赵老爷子是“大神级”参农——人参把头。摆了三十多年的人参栽培,唠起种参的嗑儿,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三十多年,他见证了国参的起起……落落落,也是到了今年,才品尝到了人参大丰收的滋味——不仅仅是产量上的大丰收,还有收入上的大丰收。 他的儿子小赵咂咂嘴道:“要是嘉谷不加大出货,让价格上涨得更厉害一些就好了。” 赵老爷子却摇摇头:“小子,你不懂。现在这样才是参价的合理回归,一路飙涨反而就不美了。” “价格暴涨,我们不是能赚得更多吗?” 赵老爷子眼神有些浑浊,却很清晰地吐字,道:“暴涨,也容易暴跌。平稳的上升才能持久。” 小赵若有所思。 为了控制体量规模不大的人参市场,防止参价被恶意控,保证国内人参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不会断裂,人参联盟建立了储备制度。 收储的主力,自然是财大气的嘉谷。 由于拥有“全拟种植技术”,嘉谷农业从多年前开始,就通过收购,大规模“储”参于地。 像今年参价有暴涨趋势,嘉谷淡定地按照市场所需增加了出货量,让参价有所上升,但又不至于上到天价。 正如赵老爷子所说,价格大起也易大落,暴涨暴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不是好事。 赵老爷子读书不多,但他明白一个道理,既然享受了加入人参联盟的好处,也要承受相应的限制。 “小子,从选定土壤、种植、耕种技术指导和收购管理,种植联盟都安排有一系列的技术支持;人参漫长的生长期内,联盟还能评估人参产量提供贷款;还帮助通过了什么国家认证……” “国家gap、欧盟有机农业、美国nop认证。”小赵接话道。 “对。我不懂这些,但我知道通过这些认证后,人参能卖得更好。如果是我们自己来。肯定不了吧?所以联盟控制价格,也是保证大家的收益,如果再贪心不足,那就没良心了。”赵老爷子眯着眼道。 “……我记住了。”小赵缩了缩脑,应道。 “你真知道才好。”赵老爷子瞥了儿子一眼。他知道村里种参户都赚钱了,少则二三十万,多则四五十万算起步,然后大家也有些飘了。 一时好不算好,永远好才算好。想要好得长久,人心就不能散,联盟就不能——这是一位老农民的智慧。 而事实上,不了的。 类似的牢是有,但只是幸福之余的小牢。 一级市场的完胜,让参农们置车置房忙,身价也是步步高。 而这,大概也是国参振兴之路的基吧! …… 第634章 不甘心啊 “今年参业产值有望突破800亿元,从产业来看,一产(种植业)产值90亿元,二产(原料加工、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产值500亿元,三产产值210亿元……” “人参联盟培育出2个超百亿、13个超十亿和31个超亿元的人参企业,形成大型龙头企业引领、中小型龙头企业梯次跟进的发展格局……” “来自东南亚、岛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42家采购商签订了采购合同,出口金额达1.3亿美元,采购产品囊括了人参药品、人参饮品、人参食品、人参护肤品等……” 吉省省委高官捧着省农委统计的数据,读得津津有味。 虽说数字不代表产业综合实力,却是产业进步的真实体现。 从数据看,国参产业出口金额并不算亮眼,但外商采购范围扩展到人参深加工产品,而非仅仅是人参原材料,算是一个惊喜。 最大的亮点还是国内市场的爆发。 从新鲜人参,到最基础的初加工,再到进一步的深加工,国参的价值被加倍放大。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国内市场能够消化的基础上,否则,二产产值本无法得到最大的释放。 最最关键的是,农产品加工销售已经成为吉省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而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新崛起的人参产业又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 “嘉谷,倒是说到做到了!”省委高官喃喃道。 省农委于主任浑身透着振奋,忍住没有哈哈大笑。 同为体系内干部,同为东北体系内一员,他能够理解省委高官的心情。 很多时候,体系内是将“xx振兴工程”当作口号一般来看的,计划归计划,对于结果却总要打几分折扣。 然而,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面对人参联盟,或者说嘉谷,出的一个个极具冲击力的数据,要说没有一点意外,那是不可能的。 在东北地区的体系内,不少人并不愿意承认私企的成功。这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私企不咋给力的因素;总之,高踞于生物链顶端的,或者说他们自认为高踞于生物链顶端的,只有国企。 人参产业的体量或许不算大,但加上同样振兴的大豆产业,主导这一切变化的嘉谷,在东北地区的影响力,已经溢出得无法被忽视了。 …… “真是令人生畏的企业,以及令人生畏的市场!”几乎是同一时间,南韩人参公社社长闵泳真由衷地赞了句。 说心里话,他对嘉谷是从来不敢小觑的。 国企?南韩人参公社不也算国企?然后呢,还不是说被嘉谷打肿脸就打肿脸。 他反而是对中国国内人参消费市场的爆发力更兴趣。 但他也没太惊讶。 毕竟中国有13多亿人,这个体量注定了市场会深不可测。 别看南韩举国吃参,但中国只要排行前几的几个人口大省中,有一个举“省”吃参,就足以碾南韩一国市场了。 但还没等他垂涎全面开放了人参消费的中国市场,其他市场的异样,让他仿佛想到什么,双眉紧皱陷入沉思。 闵泳真叫来了环球本部部长:“我看到海外市场本季度的产品订购量不太理想,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也正在调查,但最有可能的,是受到了中国同行的冲击。”本部部长表情怪诞地道。 “你是说,中国人的人参加工制品,也赶上来了?”闵泳真脸的惊诧。 要知道,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人参制品基本没有多少存在。 就拿人参消费重要市场之一的岛国来说,人参主要依赖于进口。整个市场上,用于汉方制药、保健品、化妆品等的原料90%以上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但人参加工制品90%以上从南韩进口,这源于南韩人参的高品质,中国原料参的低价格。 欧美、东南亚市场也类似。南韩甚至从中国进口人参作为加工原料,以转销到其他国家。 当然,现在想从中国廉价进口原料参,已经成为了奢望。但乍然被告知中国人参加工制品也开始抢占海外市场,闵泳真还是到难以置信。 但本部部长给了他一个无情的答案:“社长,从我们的高丽参产品在中国市场丝毫不占优势,就能看出中国的人参加工制品不同以往,品质也确实不差了。” 闵泳真用鼻子哼了一声。 见到闵泳真脸有些难看,本部部长想了想,还是决定告诉他这个消息:“社长……中国人的长白山人参,通过了cac亚洲地区食品安全标准。” “……” 闵泳真眨眨眼睛,突然间很想说一句话——这特么的算落井下石吗? 关键是,这“石”还是南韩人撬动的。 cac,即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在相关食品标准制定方面,食品法典是唯一的、最重要的国际参考标准。 想当初在争取人参得到cac认证的过程中,南韩人简直是绞尽脑汁。因为西方人“人参=医药品”的认知深蒂固,一部分欧洲国家和国际组织拒绝对人参的食品规格化进行讨论。 为了转变这一传统观念,南韩人一方面不断向国际著名医药研究专家免费赠送研究样品,并以高规格邀请他们参加每年的“国际人参学术研讨会”;另一方面不断地申请国际认证,经过十年的努力,才终于让高丽参通过了cac亚洲地区食品安全标准。SoNgyUaNRc.CoM |